央行二度开展TMLF操作 意在解决融资结构难题
昨日,央行发布消息称,开展了2019年二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(TMLF)操作。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。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9年一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674亿元。操作期限为一年,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,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3年。操作利率为3.15%,比中期借贷便利(MLF)利率优惠15个基点。
这是自央行创设TMLF工具以来第二次开展此操作。今年1月底,央行开展首次TMLF操作,规模为2575亿元。昨日投放规模较首次稍有增加,考虑到昨日有16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,当天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074亿元。
市场普遍认为,央行此番用中长期的TMLF操作超量投放“置换”到期的逆回购,既是向市场传递要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取向,也是通过强化中长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,引导资金继续加大对小微、民企贷款的支持力度。
央行4月23日晚间刚针对降准谣言予以澄清后,第二天一早就二度开展TMLF操作,选择在4月底而非中旬开展TMLF操作还是略超市场预期。由于上周有MLF大规模到期、集中缴税等“抽离”流动性因素影响,资金面稍显紧张,彼时市场有预期央行会开展TMLF操作,但实际情况是,在4月17日有3665亿MLF到期当天,央行并未开展TMLF,而是选择“1600亿元逆回购+2000亿元MLF”操作的方式予以缩量对冲。
相反,在平稳度过了资金面最紧张的一周后,央行却二度开展TMLF操作,其背后又有何用意?一大行资金交易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虽然本周资金面不如上周紧张,但受月末因素影响,23日货币市场资金面还是稍微有些紧,市场上拆借跨月资金的需求比较多。所以选择在本周开展TMLF操作,也有出于平滑市场资金面波动的考虑。
更为重要的是,从TMLF的特性看,其定向性、结构性的特点更突出,也体现出央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解决融资结构难题的目的。TMLF投放的对象是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,这些银行通常都是企业部门信贷投放的银行主力。
相比于MLF,TMLF有三个明显特点:一是操作金额依据银行符合宏观审慎要求、资本较为充足、资产质量健康、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条件。也就是说,银行想获得TMLF资金,央行很看重其在小微、民企信贷投放方面的作为。二是期限长,1~3年不等,MLF都是一年期以内。三是利率低,比MLF优惠15个基点,这也被外界看作是“定向降息”。
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结构性的,而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用结构性的工具来解决。总量工具不容易控制资金的流向,TMLF这种具有激励相容机制的结构性工具可以实现流动性的精准滴灌,将金融资源直接输送至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,如小微企业。
“本周初是进行TMLF操作的良好窗口,此时间段投放TMLF资金可以平抑货币市场利率的周期性波动。相较于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而言,TMLF可以向银行体系注入更长期限的流动性,有助于破解信贷投放的流动性约束。”张旭称。
华泰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继强也认为,当前政策重心仍在降低民营、小微企业的风险溢价,在此过程中TMLF能起到重要作用。此前央行例会和政治局会议的表述表明,货币政策正在由“救急”向“中性”转变,同时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和传导机制的疏通。昨日加量投放TMLF,在平滑信贷、社融增长的同时,注重加强流动性的结构性引导。